钢琴家塞尔玛·亨特

钢琴家塞尔玛·亨特5岁时就在纽约的钢琴比赛中赢得了人生的第一个奖项,之后便一直从事钢琴演艺事业。她坚称自己不是什么天才,也算不上多有名,但她的确有不小的成就。
她的丈夫萨姆是心外科医生,除了和丈夫一同抚养6个孩子,她繁忙生活中的其余时间都花在了钢琴上,学习演奏技巧、教钢琴课,以及参加演出。尽管年事已高,但她还在从事这一职业,在琴键上寻找着人生的乐趣。
在研究一段新谱子的时候,她的方法是多管齐下:身体上用手指弹奏,听觉上聆听效果,视觉上查阅乐谱的音符,头脑里通过三者间的转换进行自学。

岁月不饶人,她过去在演奏前从不用热身,但现在必须这样做了。“我的耐力不如以前好了,手指也不如原来伸展。现在想记住什么东西,就必须思考。我以前从来不用这样做,只是把方方面面都过一遍,自然就能记住。”
为了让乐谱形象化,她现在会在心里做一些注释。“在练习的时候,有时我会大声说出来,‘这里要高一个八度’;在我的脑海里,乐谱需要高八度的地方也会有一个具体的形象。”
在几乎要记住一段谱子的时候,“会去开车兜一圈,就能思考整段乐曲。要像指挥一样考虑曲子的全貌,想‘哦,这一段再快一些会更好,我得这样练习,才能让速度快起来’。在不摸钢琴的时候,我想的大多是这些事情。”

亨特坚持每天练琴、弹奏新曲子,放慢速度去分析难度较高的章节。因为现在经常要加入大提琴以及小提琴协奏,她还要和其他人一起练习,好让每个人对乐曲的理解同步。
她有时必须坐在钢琴前,设计一套指法,来弹奏难度较高的章节。在相关乐章的练习停止一周后,她会再坐下来弹奏,使用的指法虽然并没有刻意安排,但感觉非常自然,也很熟悉。
凭借多年的演奏经验,她通过自己的潜意识找到了一套更流畅的解决方案,胜过此前特意在键盘上设计出来的指法。不过,正是多年来的苦练,让亨特的意识从记忆盒中找到了更自然、更优雅的应对方法。

来源:
《认知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