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尔·扬就读于佐治亚摄政大学医学院,尽管无时无刻不在钻研自己的课程,但扬过去成绩垫底,第一次考试成绩只有65分,通过更换学习方法,才摆脱了以前的窘境。
扬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以及在诊所工作的经历,最终成了一名咨询师,帮助药物成瘾的人群。他和许多医生合作过,慢慢开始疑惑自己是否更热爱医学。“我没觉得自己有多聪明,但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的事情,这个想法总是挥之不去。”
有一天,他去了佐治亚州哥伦布市内的哥伦布州立大学生物学系,询问想当一名医生需要学什么课程。接待的人都笑了,说:“这所学校就没出过医生。佐治亚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学生才去上医学院,我们这里十年都没有人上过医学院。”
扬没有气馁,而是拼凑着选了一些课程。例如,医学院要求学生必须学过生物学课程,他就在哥伦布州立大学学了仅有的钓鱼课程,这就是他的生物学。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学遍了这所大学中可以用来当医学背景的课程,然后突击了一个月,参加了美国医学院的入学考试,分数刚好及格。最终,他成功进入了佐治亚摄政大学。
这时他发现,最困难的时期还远远没有过去。他的同学全都有生物学、药理学的相关背景,和其他同学不同,扬在入学前没有学过医学预科课程。医学院的课程都是很难的,对于没有基础的扬来说,这种巨大的挑战就像一座大山。
“真是感觉糟透了,我被这种现况击垮了,简直不敢相信有如此困难。”他说,“这和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你来上课,普通的一天就有大约400张幻灯片要看,强度太大了。”
在医学院,学习的难点不仅是要记忆大量的资料,还在于学生要学习复杂系统的工作方式,以及这些系统如何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
关于决定什么是重点,扬说:“如果是课堂资料,有400张幻灯片要看,你就没时间去演练所有的小细节。所以你只能说,‘好,这个重要,那个不重要’。在医学院上学,全在于如何安排你自己的时间。”
既然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没有收效,扬不得不去找其他办法,让学习更有效率。现在回首那段颇有压力的时期,扬说:“我想要的不是别人关于如何学习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我想要的是数据,真正研究这个问题的数据。”
前方的道路极为崎岖,要想走完这段路,他必须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他所知道的学习更多资料的唯一方法,就是花时间反复阅读,可这种习惯的效果并不是他想要的。“我对阅读很感兴趣,除了阅读,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读了又没记住,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开始阅读有关学习的实证研究,并深深地迷上了测验效应。除了被动地接收信息,还必须主动地做一些事。“复习的时候,不能只是重读,你要看自己是否能回忆所学的知识,是否记住了具体内容。你要先自测,确实不记得了就复习后再自测。”
重要的是想出一个办法来检索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你在学习时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在考试时同样做不到。后来他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为留意,强迫自己回答问题:“我会停下来想一想。‘刚才我读了些什么?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好,我觉得会是这样,酶先是这样,再是那样。’然后我会再看一遍,检查自己是想对了还是想偏了。”
“隔时间越长,越有助于记忆,但你要权衡自己能回忆起多少东西。比如,你看了一长串酶的名字及其工作步骤,或许在看过10个步骤之后,你就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能记住这10个步骤都是什么吗?一旦发现了合理的间隔,学习效果自然就会体现出来。这种间隔很容易沿袭下去,因为在有了效果之后,我就会信任这个过程,相信它能起作用。”
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开始你会感觉很不舒服,如果要停下来回想自己在读什么,并用这些内容考查自己,就会花很多时间。如果这周有考试,而且考的内容很多,学习进度慢下来会让你很紧张。”
扬放慢了自己阅读资料的速度,思考资料的含义,并用细化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资料,将其记住。“当读到中脑腹侧被盖区释放多巴胺时,我一知半解。”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能让这些词语只是“从大脑中过一遍”。
为了理解以上这句话,扬深入挖掘,找到了大脑相应部位的定义,查看了它的图片,并在脑海中留存了这个概念。“具体的画面和位置(在解剖学意义上)对我记住它非常有帮助。”扬表示,我们没有时间学习某一事物的所有方面,但停下来寻找含义有助于你牢牢记住它。
即使检索练习很难,他也只能强迫自己坚持下去,至少要看看这样做有没有效果。“你只能相信这个过程,这对于我来说很不容易,不过最后效果确实非常好。”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扬的成绩已经从班上200人里的垫底上升至前几名,之后也一直保持着这个排名。
凭借出色的成绩,扬获得了教授和同学的认可。他受邀给学习困难的同学做辅导——只有少数人能获得这种荣誉。他一直在教同学这类技巧,而且同学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触动我的是,人们对这类技巧很感兴趣,想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在医学院,我告诉过所有的朋友,他们现在也对此着迷。”
来源:
《认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