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亨德利生于1942年,在明尼阿波利斯北面的密西西比河畔长大,父亲是机械师,母亲则是全职主妇。小时候的布鲁斯和普通的美国孩子没有什么两样——怀揣发家致富的梦想,却不断遭遇挫折。
能掌控自己是布鲁斯成功的秘诀之一,他从很小的时候就会自己做主了。布鲁斯两岁的时候,母亲多丽丝告诉他,不能横穿马路,要小心被车撞到。而布鲁斯偏要天天横穿马路,于是母亲每天都打他一顿。“他生来就好斗。”多丽丝这样和朋友说。
8岁的时候,布鲁斯花10美分从旧货拍卖中买了一个绳球,然后把里面的绳子剪开,每根卖5美分。10岁的时候,他揽下了发报纸的活儿。11岁的时候,他又当了球童。
12岁的时候,他把自己存下来的30美元揣在口袋里,趁天还没亮,便带着一个空的手提箱爬出了卧室的窗户,搭车赶了255英里到了南达科他州的阿伯丁,买了一堆明尼苏达州禁止出售的鞭炮、摔炮和烟花,又赶在晚饭前蹭车回来了。
接下来的一周,多丽丝发现所有的报童都会在她家门前待一会儿再走,却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布鲁斯觅到了财源,可惜监督送报的人发现了这个秘密,并把事情告诉了布鲁斯的父亲。
老布鲁斯告诉儿子,如果再干一次,就狠狠地抽他一顿。第二年夏天,布鲁斯又踏上了采购之旅,父亲的鞭子也没放过他。“值了。”布鲁斯说道。13岁的他已经学到了什么是需求紧张,什么是供应短缺。
布鲁斯认识到,富人并不比他聪明多少,只是拥有他不知道的信息。看看他追寻信息的方式,我们便能从中发现一些重要的、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其中之一便是掌控自己受到的教育,布鲁斯从两岁起便养成了这个习惯。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又把这个习惯很好地坚持了下来。
布鲁斯十几岁的时候看到过一则传单,上面在宣传明尼苏达州中部湖畔的林地。他听说还没人在房地产生意上亏钱,于是买了一块地。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每年夏天都去那里,在父亲的帮助下盖了一座房子。
他一次只进行一项工作,要么是自己弄明白该怎么做,要么就找别人教他。为了挖地基,他借了一辆挂斗车,挂在自己那辆1949年的哈德逊汽车后面。朋友被雇来挖土,每装满一车,他就支付人家50美分;附近有一家人需要填湖,每填一车土,他又收取1美元。
他从一个瓦工的儿子那里学会了如何砌墙,自己铺好了地基,还从伐木场的销售人员那里学到了如何搭建墙体结构。凭借同样的方法,他还自己给房子装好了管道和电线,当时就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四处打听别人是如何做到这样或那样的事的。
布鲁斯回忆道:“电力巡查员就是不批准。当时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想让工会的人完成,于是我请了一个工会的人,让他从城里过来,把线重新布了一遍。现在想起来,我做的这件事还是很危险的。”
19岁的时候,布鲁斯上大学了。那年夏天,他把这座房子卖了出去,付首付买下了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套带四个房间的公寓。他的想法很简单:四个房间就是四张支票,而且每月都有进账。
很快,除了在大学学习,他还要打理租房生意,付房贷,在半夜接听水管坏掉的投诉电话。涨租金会丢掉租户,他要再找人租房,在这门生意里投入的钱就更多了。
他之前学到了如何把空地变成一座房子,以及如何把一座房子变成一间公寓,但最后他意识到这门生意并不好做,太操心且收益不佳。于是他卖掉了公寓,发誓在今后的20年里不碰房地产。
大学毕业后,布鲁斯在柯达公司找到了一份胶卷销售员的工作。工作三年后,他成了美国排名前五的销售人员。在这一年,他知道了分公司经理的薪水现实:算上配车和报销,挣得还不如销售员,就连为别人促成交易挣得都比经理多。这又给布鲁斯上了一课,成了他曲折“旋梯”上的一程。
之后,布鲁斯跳槽到了一家经纪公司,改卖股票。新工作与新机遇意味着有更多东西要学习:“如果说交易佣金是1美元,那么其中一半会被公司抽走,剩下钱里的一半又被美国国税局收走了。要想挣大钱,我必须把精力放在挣自己的钱上,少做一些交易。”
接着,他又学到一课:投资股票是有风险的。向客户推荐股票获得的佣金收入全被他自己赔光了。“你阻止不了股票下跌。如果一只股票跌了50%,得等它再涨100%,你才能保本。涨100%可比跌50%困难多了!”
布鲁斯·亨德利投资房屋租赁生意与股票市场遭遇了挫折,从中吸取的教训是他成功的关键:当有人试图卖给自己东西时,不要轻信,要找到正确的问题,并学着如何深挖答案。更多的知识积累了起来,他在等待时机,同时也在设法寻找机会。
他遇到了萨姆·莱普拉。按照布鲁斯的说法,莱普拉当时只是一个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跑来跑去的业务员,从一家投资公司到另一家,谈交易,做咨询。有一天,莱普拉告诉布鲁斯,一家不景气的公司在出售债券,实际价格只有票面价值的22%。
布鲁斯回忆道:“这些债券的未付利息有22个点,如果公司摆脱破产,就可以收到债息,也就是说,能拿到相当于投资成本的收益,还保留了一只可获得偿付的债券。”这相当于白得钱。
“我一点儿也没买,”布鲁斯说,“但我一直持续关注,事情的确在按照萨姆的预测发展。于是我给他打电话,‘有空下来聊聊你在干什么吗?’”
莱普拉教给布鲁斯价格、供给、需求及价值之间的关系,这要比他从倒卖一箱鞭炮中获得的经验复杂多了。莱普拉的生意遵循着这样一个准则:在公司遇到麻烦的时候,优先讨要资产的权利并不是归公司所有者,即股东,而是归债权人,也就是供应商和持债者所有。
债券也有一个优先顺序。先获得偿付的债券叫作优先债券。在优先债券偿付完毕后,剩余资产可以偿付非优先债券。如果投资者害怕公司不景气,也就是资不抵债,那么它的非优先债券价格就会下降。
但是,投资者的恐惧、懒惰与无知可以把债券的价格压得很低,远低于其背后的资产价格。如果可以确定这家公司真正的资产情况,而且也知道债券的价格,那么这种投资根本没什么风险。这就是布鲁斯一直在寻找的信息。
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当时就不景气,于是莱普拉和布鲁斯开始调查,找到他们认为折扣非常大的债券,购买入市。“我们买的时候是5美元,卖的时候是50美元。我们买的债券全都挣了钱。”他们的方法奏效了,不过这些债券的市场价格很快回归了价值,没过多久,他们就需要一套新的投资思路了。
当时,美国东部有很多铁路公司濒临破产,联邦政府在收购这些公司的资产,要组建联合铁路公司与美国铁路公司。布鲁斯说道:“有一天莱普拉说,‘铁路公司每50年就会破产,没人知道这里面的门道。这个事情很复杂,一般人要好多年才能搞明白’。
于是我们找了一个了解铁路的人——巴尼·唐纳修。巴尼以前在美国国税局工作,而且是一个铁路迷。如果你见到一个真正的铁路迷就会明白,他的脑子里想的是铁路,无时无刻不谈铁路,他不仅可以告诉你铁轨的重量,还可以告诉你引擎上的数字。巴尼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们的投资模型中,一个核心原则就是要比其他投资者更清楚剩余资产,更明白清偿的顺序。在拥有了匹配的信息后,他们便可以挑选价格低、偿付可能性最大的非优先债券了。
唐纳修看了几家铁路公司,决定投资伊利拉克万纳铁路公司,因为它在提交破产申请时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布鲁斯、莱普拉和唐纳修决定先仔细调查一番。他们坐火车把这家公司的铁路跑了一遍,查看了铁路的情况,还清点了这家公司剩余的设备,检查了设备的状况,并对照穆迪运输手册计算了其中的价值。(穆迪手册:包含工业手册、运输手册、银行及金融手册等诸多内容,是由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每年定期发行的指导性分析报告。)
“你要做的就是算术:引擎值多少钱?车皮值多少钱?一英里铁轨值多少钱?”在开展业务的150年间,伊利拉克万纳铁路公司发行过15种不同的债券。从某种程度上说,每种债券的价值都取决于相对其他债券的清偿优先级。
布鲁斯把研究结果整理成了一篇文档,里面列出了公司清算时金融机构认可的清偿顺序。由于公司的资产价值、负债及债券结构都已确定,他们知道了每一级债券到底值多少钱。
没有做这些功课的债券持有者一无所知。若是拿食物链来打比方,这些投资者处在最底层,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收回投资,所以他们以很大的折价出售这些非优先债券。而布鲁斯的计算显示结果恰恰相反,他开始买进了。
布鲁斯全身心地投入分析调查工作中,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整个流程。之后他决心挑战管理这套流程的“老一套”权力结构,最终成功被法院任命为负责人,主管在破产过程中代表债券持有者权益的委员会。
当伊利拉克万纳铁路公司在两年后脱离破产时,布鲁斯当上了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聘请唐纳修来运营公司。布鲁斯、唐纳修以及董事会其他成员带着存续公司打完了剩余的官司。尘埃落定之时,布鲁斯手中债券的面值升了一倍,和当初购买非优先债券的投资相比,他从中获得了20倍的回报。
布鲁斯投资伊利拉克万纳铁路公司债券一事相当复杂,而且颇有一些“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意味。但这种投资成了布鲁斯真正的工作:找到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深入调查它的资产与负债,查阅信贷义务中难懂的条款,调查整个行业及形势的发展,理解破产清算过程,在充分理解事情的发展方向后大胆出手。
同样精彩的故事仍有不少。布鲁斯曾控股凯泽钢铁公司,推迟了公司的清算,以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带领公司走出破产,也因此被新公司奖励了2%的股份。他调解了得克萨斯州第一共和银行破产案,从中获得了相当于最初投资600%的收益。
当制造商因为供给过剩而不再生产火车车皮时,布鲁斯买下了最后生产的1000箱车皮,从铁路公司已经签订的租约中收回了20%的投资。等到一年后供给不足时,他又把这些车皮卖了个好价钱。
布鲁斯·亨德利早期弄来一箱当地买不着的鞭炮的经验,在多年后的车皮生意中发挥作用,他同样是在利用供求关系这种心智模型,只是后来的模型更为复杂,要用到其他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他多年来学习信用风险、商业周期、破产手续概念获得的。
如果我们把布鲁斯·亨德利的投资模型比喻成旋梯,中柱连接着我们所在的位置(下方)和我们要去的位置(上方):它就是投资机遇。每一处台面是投资交易的一个元素,防止我们亏钱或掉落。每一个阶梯是让我们向上的元素,这样交易才具备吸引力。
知道车皮的残值是一个台面——布鲁斯知道他的投资不会亏本,另一个台面是有保证的租金收入,与他的资本密切联系。那么阶梯就是即将出现的供给不足,会提升价值;车皮接近全新的状态是潜在价值。没有台面与阶梯的交易无法确保安全,既有下滑的风险,上升的机会又得不到保证。
为什么车皮会供大于求?因为税收激励让投资者把太多的钱投在了车皮生产上。一节车皮值多少钱?最后一批几乎全新的车皮的生产成本是每节42000美元。他研究了车皮的使用寿命及残值,也查阅了租赁合同。即便把所有的车皮买来闲置不用,租金也能带来相当丰厚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布鲁斯发家的故事既有和别人相似的地方,又有它的独到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他了解所从事工作的本质,独到之处在于他用“上学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风险,建立一套自己的规则,判断什么是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把这些规则组合成一套模板,然后找到不同的、新的方式来应用这套模板。
在不断地投身于新的事业后,他从中学到了经验与教训,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能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他把学到的东西组织成了各种用于投资的心智模型,之后把它们用在更复杂的机会上,从众多干扰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从大量不相干的信息中摘出关键的细节,最终获得回报。
当被问及成功的原因时,布鲁斯说得非常轻松:进入没有竞争的领域,深入发掘,问正确的问题,统观全局,承受风险,诚实做人。但这些原因并不能让人满意,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它们背后更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他是如何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知识,以及他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他是怎样通过早年的挫折培养起投资眼光的;还有他是如何培养出灵敏的投资嗅觉,在其他人认为有麻烦的地方发现价值的。
他那发觉价值的天赋令人惊诧,会让人想起那个“小孩在生日时发现小马”的故事——在4岁生日那天,一个男孩起床后发现院子里有一堆马粪,于是他手舞足蹈地喊道:“肯定有一匹小马!”
来源:
《认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