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是个素食主义者,在一个以鞑靼牛排和鹅肝闻名的国家里,要招待好他并不容易。他正吃着一盘香辣番茄斜管面,这是他在意大利一家青年招待所工作时最喜欢吃的食物。
“我不是对法国人有意见,只是对巴黎人如此。”本尼·刘易斯(Benny Lewis)在巴黎市中心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向我发牢骚。
刘易斯说着流利的法语,并不在意当地人是否听到了他的抱怨。他的不满源于在巴黎一家工程公司当实习生的经历,那一年他过得特别沉闷乏味。
他发现自己很难适应巴黎——这座法国最大城市出了名的苛刻的工作要求和繁杂的社交生活。不过,他想,他或许不应该太挑剔。毕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放弃了工程师的职业生涯,转而周游世界,学习各国语言。
刘易斯曾被巴西联邦警察局拘留,起因是一名移民官员拒绝给他的签证延期,而后他便在外面对朋友用葡萄牙语咒骂这名移民官,碰巧被她听到了。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被拒签的原因,是这名移民官员不相信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如此流利地说葡萄牙语,所以怀疑他在旅游签证到期之后,会试图非法移民到巴西。
刘易斯阐述了他的学习方法:从第一天开始就开口讲外语;不要害怕和陌生人说话;可以从一本常用语手册开始,正式学习留到以后再做;使用视觉助记法来记忆词汇。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运用这些方法时的勇敢无畏。当我胆怯地试着学点法语,担心说错话,担心我的词汇量不够而感到尴尬时,刘易斯却无所畏惧,他直接加入和当地人的对话中,给自己设置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这种方法让刘易斯获益匪浅。他已经精通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盖尔语、法语、葡萄牙语、世界语和英语,他最近在捷克共和国待了三个月,他的捷克语已经达到了会话水平。
他最近的挑战项目是三个月学会一口流利的德语。严格地说,这不是刘易斯第一次学德语。他在中学上了五年的德语课,之前曾两次短暂访问德国。
然而,像许多在校学外语的学生一样,学习多年的他仍然不会开口交流。他尴尬地承认:“我很想说德语,但实际情况是我甚至不会用德语订早餐。”
尽管如此,相比从零开始学习德语,十多年前的课程积累起来的德语知识,让他在面对挑战时能更轻松一点。为了提高难度,刘易斯决定提高标准。
通常情况下,刘易斯会挑战自己在三个月后达到某一语言的B2水平。B2水平相当于六个等级(A1、A2、B1、B2,依次类推)中的第四等级,是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CEFR)
中的中上等,要求说话者“以相当流利、自然的方式与母语人士进行交流,而且双方都不会感到紧张”。
然而,为了挑战德语,刘易斯决定去参加最高等级的考试:C2。这一水平代表你完全掌握了这门语言。要达到C2水平,学习者必须“轻松地理解听到或读到的几乎所有东西,自发、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即使在最复杂的情况下也能区分细微的差别”。
负责管理该考试的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
建议,要达到这一标准,至少需要接受750小时的教学,不包括课外的大量实践。
他差一点就达成了通过C2考试的目标。他通过了考试的五项标准中的四项,但没有通过听力理解测试。他自责道:“我花了太多时间听收音机,我应该多做一些更有效的听力练习。”
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尽管他没能达到说一口非常流利的德语的目标,但是已经非常接近这个水准了。
这位会说多种语言的爱尔兰人在之后的七年里,继续在几个国家尝试他为期三个月的挑战,现在他的语言技能中增加了阿拉伯语、匈牙利语、汉语(普通话)、泰国语、美国手语,甚至克林贡语(《星际迷航》发明的语言)。
来源:《超级学习者》